浙江省行政复议实施办法(试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1:31:34   浏览:820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浙江省行政复议实施办法(试行)

浙江省人民政府


浙江省行政复议实施办法(试行)

省政府令第41号


  现发布《浙江省行政复议实施办法(试行)》,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 万学远
一九九四年二月十六日



  第一条 为了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证行政复议机关合法、准确、及时地审理复议案件,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根据国务院《行政复议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各级复议机关在办理复议案件时,必须全面、正确地执行《条例》和本办法。
  第三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可以申请复议:
  (一)对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有权处理的民事权益争议作出的除调解、仲裁以外的处理决定不服的;
  (二)对强制收容审查,强制收容教育,强制戒毒,强制收容遣送、扣留,强制隔离传染病人,强制约束酗洒者,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三)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的摊派、收费和罚款,或者违反法定程序行使行政权力要求其履行义务的;
  (四)行政机关侵犯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企业经营自主权的。
  第四条 对省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和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在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作为依据的情况下,根据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或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本级人民政府管辖。
  对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根据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本级人民政府管辖。
  对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根据本级人民政府制定,报经上级人民政府备案,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本级人民政府管辖。
  第五条 对地区行政公署所辖的县(市)人民政府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地区行政公署管辖。
  对地区行政公署所辖的县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地区行政公署相应的工作部门管辖。
  第六条 对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按以下规定确定管辖:
  (一)各行政机关隶属于同一级人民政府的,由该人民政府管辖;
  (二)各行政机关分属于两个人民政府,且不隶属于同一上级主管部门的,由其中最高级别的行政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管辖;
  (三)各行政机关不隶属于同一级人民政府,但隶属于同一上级主管部门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级主管部门管辖;
  (四)各行政机关不隶属于同一级人民政府,并且不属于本条(二)、(三)两种情形的,由省辖市人民政府或地区行政公署管辖;跨省辖市或地区的,由省人民政府管辖。
  第七条 对乡、镇人民政府自行设立的组织或者委托村民委员会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乡、镇人民政府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管辖。
  第八条 不服县以上人民政府所属的行政性公司和非常设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申请的复议,其管辖应按照该机构此项职责的来源确定,分别适用授权或委托的有关规定。如果无职责来源或职责来源不清的,由其从属的人民政府管辖。
  第九条 对被撤销的行政机关在其被撤销前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管辖;如果没有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由同级人民政府管辖。如果被撤销的行政机关其职权没有相应的机关或组织继续行使的,由决定撤销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管辖。
  第十条 行政机关因复议管辖权发生争议,复议期间自确定管辖之日起计算。
  第十一条 复议机关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机关管辖,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复议机关,移送机关应制作移送书,写明移送理由、依据和移送时间并附送复议申请书和有关材料,同时将移送管辖通知书发送申请人。
  受移送的复议机关对属于本机关管辖的案件,要依法审理。复议期间自收到移送管辖通知书之日起计算。对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案件,应报请上一级行政机关处理,不得自行再次移送。
  第十二条 凡有复议任务的行政机关应当设置复议机构或者设置专(兼)职复议员。
  复议机构是复议机关设置的负责行政复议工作的机构,对外可以直接受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复议申请。
  复议机关应保证复议机构和复议员的工作条件以及办案所需的经费。
  第十三条 复议机构在复议机关领导下工作,除履行《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的职责外,还应承担下列任务:
  (一)指导下级复议机关开展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
  (二)协调有关复议管辖争议,并向复议机关提出处理意见;
  (三)组织起草开展复议工作的配套制度及有关规范性文件;
  (四)组织复议、应诉人员的培训、考核;
  (五)对复议、应诉案件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研究、上报备案,并及时向复议机关和上级机关的复议机构反映情况和问题。
  第十四条 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复议,该派出机关是被申请人。
  第十五条 同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复议或者由复议机关通知参加复议。
  第三人不参加复议的,不影响复议案件的审理。
  第十六条 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为参加复议。
  律师、社会团体、申请复议的公民的近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推荐的人,以及经复议机关认可的其他公民,可以受委托为复议代理人。
  委托他人代为参加复议,必须向复议机关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第十七条 申请人、被申请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复议案件,或者因同样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复议案件,复议机关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为共同复议。
  共同复议申请的提出有先有后的,自收到最后的复议申请书之日起计算复议期间。
  第十八条 有共同请求权的申请人,人数在十人以上时,可以书面推荐一至三人为代表申请复议。代表人参加复议的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
  第十九条 申请人必须按《条例》规定的申请复议的范围、期限和条件申请复议,按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并在申请书中说明是否已向人民法院起诉,是否已向其他行政机关申请复议。没有写明的,复议机关应当向申请人询问,并记入笔录。
  第二十条 申请人因不可抗力或者由于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未告知当事人复议机关和复议期限,或因信访机关未按《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及时告知等特殊情况耽误法定申请期限而申请延长期限的,延长的期限应等于法定申请期限减去障碍发生前已过去的期限。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复议机构决定。
  第二十一条 《条例》第二十九条所称“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按以下方式确定:
  (一)具体行政行为是当场作出的,书面决定注明的日期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
  (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书面决定是送达的,送达书面决定的日期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
  (三)认为行政机关对申请颁发许可证、执照或者申请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不予答复的,规定的答复期限的最后一日的次日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
  (四)具体行政行为未按法定程序作出的,该行为实际执行之日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
  第二十二条 申请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尚未作出决定是否受理的,不得申请复议;人民法院超过法定受理期限未作出受理决定的,可以在法定复议申请期限内申请复议。
  第二十三条 行政机关根据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律、法规和规章作出的一个具体行政行为,如果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申请复议的期限不一致,当事人申请复议时,只要未超过其中最长的申请复议期限,复议机关应予受理。
  第二十四条 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不制作不送达决定书,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时,只要能证实具体行政行为的存在并符合其他申请复议条件的,复议机关应予受理。
  第二十五条 复议机关应对复议申请书认真审查,对不符合《条例》规定的,按以下不同情况处理:
  (一)不属于申请复议范围的,不予受理,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部门要求处理;
  (二)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不予受理,并告知申请人向有管辖权的机关申请复议;
  (三)已向其他有复议管辖权的机关申请复议的,不予受理。
  复议机关裁决不予受理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发出不予受理裁决书。
  复议机关经审查认为申请人的申请明显不属于申请复议范围或不符合《条例》有关规定的,经向申请人说明不予受理理由后,申请人同意不申请复议,并在复议机关书面记录上签字的,可以不制作不予受理裁决书,但应当作出记录;如果申请人仍坚持要求申请的,应当制作不予受理裁决书。
  第二十六条 复议机关实行书面复议,也可以组成复议庭开庭审理。
  复议机关开庭审理时,复议员不得少于二人。
  第二十七条 在复议过程中,复议机关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有权向有关机关及其他组织、公民调取证据。有关机关、组织、公民有义务协助复议机关调查,不得拒绝。
  第二十八条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复议参加人可以向复议机关申请保全证据,复议机关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
  第二十九条 在复议过程中,复议机关认为对专门性问题需要鉴定的,应当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由复议机关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
  行政复议实际支付的勘验费、鉴定费由请求方预付,案件审结后由责任方承担。
  第三十条 复议员调查案件事实,应当二人以上共同进行,并向被调查人出示证件。调查的内容应制作成书面或录音等材料,被调查人的陈述记录,须经被调查人核实后,由调查人和被调查人签名或盖章。
  第三十一条 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时,以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被申请人的上级行政机关依法制定和发布的决定、命令为依据。被申请人的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命令对复议机关无约束力的,复议机关在审理复议案件时可以参照。
  第三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在审理复议案件时,发现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依法报请省人民政府处理:
  (一)省人民政府的规章以及决定、命令;
  (二)杭州、宁波市人民政府的规章以及决定、命令;
  (三)其他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决定、命令。
  第三十三条 省人民政府审理复议案件时,认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各部门的规章、决定、命令与国务院其他部门的规章、省人民政府的规章不一致的,报请国务院决定。
  市、县人民政府审理复议案件时,认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的决定、命令与该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相抵触的报请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
  省、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时,认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市、县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与该工作部门的决定、命令相抵触的,分别报请省、市人民政府决定。
  第三十四条 在复议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复议,并用书面形式告知有关人员:
  (一)申请人死亡,需要等待其近亲属表明是否参加复议的;
  (二)申请人丧失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为申请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四)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复议的;
  (五)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时,认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章、决定、命令与法律、法规及上一级行政机关制定的规章、决定、命令相抵触,需要有权机关作出处理决定的;
  (六)复议机关在审理复议案件时,认为被处罚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对刑事责任的追究影响复议案件审理的;
  (七)其他应当中止复议的情形。
  中止复议的情形消除后,恢复复议,中止复议的期间,不计算在法定的复议期限内。
  因本条第一款(一)、(二)、(三)项原因中止复议满二个月,仍无人继续复议的,终结复议。
  第三十五条 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二个月内作出复议决定。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期限的,经当事人同意,由复议机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复议机关为人民政府的,报上一级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机构批准;复议机关为省人民政府的,报省人民政府领导批准。
  第三十六条 复议机关复议决定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第三十七条 复议机关依据《条例》第四十二条第二项作出的补充决定,可以与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决定同时作出。
  第三十八条 行政机关对本机关或下级行政机关已经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或已经生效的复议决定,除经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外,发现确有错误,违反法律规定的,应依法予以纠正。
  第三十九条 当事人在申请复议的同时,又请求被申请人行政赔偿的,复议机关应当在复议具体行政行为时,对行政赔偿请求一并作出处理。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局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娄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娄底中心城区非住宅房屋出租及自营税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湖南省娄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娄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娄底中心城区非住宅房屋出租及自营税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娄政办发〔2012〕2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济开发区、万宝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局委、各直属机构,有关企事业单位:

《娄底中心城区非住宅房屋出租及自营税收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二年五月七日



娄底中心城区非住宅房屋出租及自营税收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娄底中心城区非住宅房屋出租及自营税收的征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列》(国发〔1986〕90号)以及《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零散税收委托代征管理办法〉的通知》(湘政发〔2005〕1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娄星区、娄底经济开发区、万宝新区内出租非住宅房屋并取得收入(包括货币、实物、其他收益)和利用自有非住宅房屋进行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均为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

第三条 出租非住宅房屋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租赁行为发生之日起30日内持租赁合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证明、房屋权属登记证件以及身份证件等资料,到房屋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手续。出租人未在上述期限内办理纳税申报,主管地税机关又找不到出租人的,承租人应代为缴纳相关税款。

第四条 利用自有非住宅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凡其营业执照、税务登记、房屋产权证、居民身份证等相关内容相一致的,可视为自用非住宅房屋,按房产原值计征税款;对上述证件记载内容不一致的,应视为非住宅房屋出租,按房屋租金收入征收税款,房屋出租税收统一按湖南省规定的综合征收率执行。

第五条 计税办法:

(一)对租金收入申报属实,且能提供真实有效的租赁合同和真实合法的租赁发票,并到房地产管理部门进行了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的,以实际取得的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

(二)纳税人拒不提供真实租赁合同或者申报计税租金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以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房屋租金标准为计税依据。

(三) 房屋租金标准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按相关程序依房屋座落地繁华程度、房屋结构、用途及新旧程度等情况每2年进行一次核定并报经市政府批准公布,提供给地税机关作为参考计税依据。

第六条 纳税人应按季缴纳税款,缴纳税款时间分别为每年的3月、6月、9月、12月。

第七条 房屋产权人在向承租人收取房租时,应向承租人开具合法发票,承租人在支付租金时,应向产权人索取合法发票。对未按照规定开具或以其他凭证代替发票使用的,地税机关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八条 公安机关要依法加强对居住人口和外来人口的管理。每月10日前将办理居住证的情况提供给地税机关,以便地税机关及时掌握情况。

第九条 地税机关每月10日前与房地产管理部门联系,了解非住宅房屋权属信息和租赁信息,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当积极配合,以实现信息共享。

第十条 工商部门要加强管理。在办理营业执照或年检时,应要求承租人提供门面租赁合同等资料作为公司住所证明或者经营场地证明。工商部门应于每半年第一个月的10日前将办证或年检情况及时向地税机关通报。

第十一条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相关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教育,督促纳税人依法申报纳税。纳税人未按照税法规定的时间登记、申报、缴纳税款的,由地税机关依法进行处罚和追究相应责任,并向其所在单位或社区居委会通报情况。

第十二条 纳入财政统一收支管理的机关和事业单位要主动申报缴纳税款,对拒不申报缴纳税款的,由财政部门扣缴应纳税款。出租人和承租人一律凭地税机关开具的发票方能入账和支付租金。

第十三条 房屋租赁中介机构应在每月10日前向房地产管理部门及地税机关提供非住宅房屋出租中介服务信息,随同纳税申报资料报送主管地税机关。

第十四条 根据实际情况,地税机关可以委托房地产管理部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等单位代征非住宅房屋出租税款。委托代征时,应与代征方依法签订委托代征协议,发放《委托代征证书》,并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向代征方支付手续费。

第十五条 地税机关要做好非住宅房屋出租税收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建立税收管理分户档案和征收台账;研究建立适应本地实际的非住宅房屋租赁税收管理机制,充分利用有关部门出租房屋管理信息平台,加强协作配合,提高征管效能。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表彰第五届“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和“全国检察机关基层检察院建设组织奖”先进集体的决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表彰第五届“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和“全国检察机关基层检察院建设组织奖”先进集体的决定


2011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宗旨,坚持强化法律监督、强化自身监督、强化队伍建设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对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和《2009-2012年基层人民检察院建设规划》,统筹推进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保障现代化建设,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全面完成基层检察院建设各项任务,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班子团结、队伍过硬、执法规范、业绩突出、群众满意的先进集体。

为表彰先进,鼓舞斗志,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基层检察院建设成果,掀起基层创先争优新高潮,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授予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等200个检察院第五届“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称号;授予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等50个检察院第五届“全国检察机关基层检察院建设组织奖”。

希望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珍惜荣誉,戒骄戒躁,再创佳绩,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更好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全国检察机关要以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为榜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全国检察长会议部署,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基层检察院建设,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新局面,为全面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一三年三月十八日




第五届“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名单(200个)




北京市

西城区人民检察院

昌平区人民检察院

天津市

东丽区人民检察院

静海县人民检察院

河北省

石家庄市桥西区人民检察院

邯郸市邯山区人民检察院

保定市北市区人民检察院

唐山市路北区人民检察院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人民检察院

沙河市人民检察院

文安县人民检察院

武强县人民检察院

隆化县人民检察院

怀来县人民检察院

山西省

太原市尖草坪区人民检察院

临汾市尧都区人民检察院

阳城县人民检察院

右玉县人民检察院

运城市盐湖区人民检察院

灵石县人民检察院

临县人民检察院

内蒙古自治区

准格尔旗人民检察院

扎兰屯市人民检察院

赤峰市元宝山区人民检察院

扎鲁特旗人民检察院

土默特右旗人民检察院

辽宁省

庄河市人民检察院

鞍山市铁东区人民检察院

丹东市振兴区人民检察院

营口市鲅鱼圈区人民检察院

辽阳市弓长岭区人民检察院

开原市人民检察院

凌源市人民检察院

盘锦市双台子区人民检察院

吉林省

长春市南关区人民检察院

桦甸市人民检察院

公主岭市人民检察院

辉南县人民检察院

靖宇县人民检察院

黑龙江省

鸡西市恒山区人民检察院

同江市人民检察院

海林市人民检察院

七台河市桃山区人民检察院

伊春市南岔区人民检察院

讷河市人民检察院

安达市人民检察院

逊克县人民检察院

红兴隆农垦区人民检察院

大庆市龙凤区人民检察院

上海市

奉贤区人民检察院

宝山区人民检察院

江苏省

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检察院

江阴市人民检察院

徐州市云龙区人民检察院

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检察院

常熟市人民检察院

海安县人民检察院

东海县人民检察院

响水县人民检察院

沭阳县人民检察院

浙江省

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检察院

余姚市人民检察院

瑞安市人民检察院

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检察院

绍兴市越城区人民检察院

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检察院

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检察院

龙泉市人民检察院

安徽省

芜湖县人民检察院

灵璧县人民检察院

合肥市瑶海区人民检察院

六安市金安区人民检察院

望江县人民检察院

明光市人民检察院

铜陵市狮子山区人民检察院

福建省

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检察院

石狮市人民检察院

永安市人民检察院

莆田市城厢区人民检察院

福鼎市人民检察院

南靖县人民检察院

江西省

九江市浔阳区人民检察院

景德镇市珠山区人民检察院

贵溪市人民检察院

瑞金市人民检察院

吉安县人民检察院

南丰县人民检察院

山东省

济南市天桥区人民检察院

平度市人民检察院

滕州市人民检察院

烟台市芝罘区人民检察院

寿光市人民检察院

邹城市人民检察院

新泰市人民检察院

苍山县人民检察院

聊城市东昌府区人民检察院

博兴县人民检察院

河南省

新密市人民检察院

兰考县人民检察院

栾川县人民检察院

汝州市人民检察院

辉县市人民检察院

孟州市人民检察院

禹州市人民检察院

唐河县人民检察院

夏邑县人民检察院

西华县人民检察院

新蔡县人民检察院

湖北省

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检察院

阳新县人民检察院

郧县人民检察院

当阳市人民检察院

枣阳市人民检察院

荆门市东宝区人民检察院

应城市人民检察院

湖南省

醴陵市人民检察院

长沙市芙蓉区人民检察院

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检察院

涟源市人民检察院

邵东县人民检察院

临武县人民检察院

中方县人民检察院

衡阳县人民检察院

广东省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检察院

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检察院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检察院

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检察院

中山市第二市区人民检察院

四会市人民检察院

汕头市澄海区人民检察院

博罗县人民检察院

阳山县人民检察院

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检察院

博白县人民检察院

灵山县人民检察院

平乐县人民检察院

贵港市港北区人民检察院

北海市海城区人民检察院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

海南省

琼海市人民检察院

澄迈县人民检察院

重庆市

南岸区人民检察院

涪陵区人民检察院

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

四川省

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检察院

自贡市自流井区人民检察院

泸州市江阳区人民检察院

三台县人民检察院

内江市市中区人民检察院

峨眉山市人民检察院

仪陇县人民检察院

宜宾县人民检察院

渠县人民检察院

名山县人民检察院

乐至县人民检察院

贵州省

思南县人民检察院

贵阳市花溪区人民检察院

遵义县人民检察院

天柱县人民检察院

盘县人民检察院

贞丰县人民检察院

云南省

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检察院

彝良县人民检察院

昌宁县人民检察院

广南县人民检察院

弥勒县人民检察院

景洪市人民检察院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

西藏自治区

拉萨市城关区人民检察院

安多县人民检察院

噶尔县人民检察院

陕西省

宝鸡市渭滨区人民检察院

旬邑县人民检察院

商南县人民检察院

旬阳县人民检察院

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检察院

黄陵县人民检察院

甘肃省

榆中县人民检察院

白银市白银区人民检察院

华亭县人民检察院

民勤县人民检察院

礼县人民检察院

青海省

共和县人民检察院

西宁市城东区人民检察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

同心县人民检察院

盐池县人民检察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伊宁市人民检察院

民丰县人民检察院

精河县人民检察院

额敏县人民检察院

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人民检察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霍城垦区人民检察院

解放军军事检察院

济南军区直属军事检察院

武警部队拉萨军事检察院

铁路运输检察院

南宁铁路运输检察院

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

监所检察院

辽宁沈阳城郊地区检察院

福建福州鼓山地区检察院




“全国检察机关基层检察院建设组织奖”名单(50个)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